从“姥爷的遗产风波”平息,到马某保险纠纷达成赔偿协议……虽是家长里短的“小事”,但临汾侯马市家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小切口入手,聚焦民生诉求,全力化解矛盾纠纷,成为老百姓心中的“解忧站”,助力基层依法治理建设提质增效。
目前,侯马市家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调解纠纷368起,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72面,让上万群众通过普法宣传而受到教益,2020年荣获司法部“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”称号。
突出党建引领 完善制度建设
2019年6月,经侯马市司法局批准备案,侯马市家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。调委会以“奉献、友爱、进步、互助”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宗旨,下设3个志愿服务爱家调解工作室,选拔21名政治思想觉悟高、党龄长、调解能力强的志愿者担任调解员,为群众调解家事纠纷。
为加强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,在侯马市司法局党总支和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党支部的指导下,侯马市家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党小组成立。调委会出台《党员在调解队伍中应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制度》《调解员工作准则》《工作台账制度》等规章制度,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;组织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、党史学习教育及民法典学习等,提升党员和调解员政治思想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,打造专业化、正规化志愿调解团队。
创新调解“8字法” 跑出调解加速度
“调解纠纷要论法理、讲道理,以理服人,情理交融,温暖人心。”志愿者调解员骨干李景文说,调解员们在实践中总结出“换位—理法—优劣—互让”亲民调解“8字法”,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。
在工作中,调委会还积极探索“普法+纠纷调解”方式,在调解中普法,于普法中调解,用身边人、身边事生动直观地以案说法、以案释理,引导群众养成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”的良好习惯,努力做到“调解一案、教育一片”。
三年多来,调委会坚持抓早、抓小、抓快原则,按照法律法规依法开展纠纷调解,落实“谁值班、谁接案、谁调解”调解责任制和工作日值班、接案立即调解运行机制,基本上做到小纠纷7天办结,中纠纷15天办结,大纠纷30天办结,努力从源头上解决纠纷。
“志愿红”闪耀侯马 绘就调解新篇章
“我们志愿者调解员大都是退休人员,不拿一分钱工资。”侯马市家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杨大庆说。
72岁的志愿者调解员耿红英在调解中练就了一身“真功夫”,她经常骑着一辆“二八”大梁自行车走村串巷上门调解。多次采用“背靠背调解法”,化解家庭纠纷,被群众称为“知心大姐”。人民调解能够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。在一起四兄妹父母遗产继承纠纷中,亲友、律师多次调解3年未达成一致意见,但经过“志愿调解团队”10多次深入家庭调解,20多天便定分止争,当事人激动地拿出1000元钱感谢调解员,调解员说:我们是志愿调解,免费服务的。当事人很感动,竖起大拇指说:“志愿服务调解机制”真好!同时在耿红英的带动下,有51年党龄的老伴谢正田担任驻五一路派出所爱家调解工作室副主任,也奔走在一线调解、拍照、录像……
“我们将继续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,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方式,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作出更大贡献。”侯马市家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顾问席晋峰说。
(来源: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)
版权所有:山西省司法厅 |地址: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41号 | 邮编:030006| 联系电话:0351-6922066 |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管理咨询电话: 6922198
网站地图 |网站标识码 :1400000017 | 晋ICP备12000773号| 晋公网安备 :14010502050582